“科技冬奧”作為重點項目貫穿北京冬奧始終,并在場館、運行、指揮、安保、醫療、氣象、交通、轉播等關鍵場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北京冬奧會可以說是一場被科技創新成果“武裝”的盛會。
多款機器人引人注目
在冬奧會主媒體中心、酒店等各處來回穿梭的機器人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北京冬奧會機器人.集中的地方是主媒體中心餐廳,每道料理由機器人制作。頭頂上方有一條條透明的玻璃軌道,料理完成后再由機器運送到點餐客人處,好似起重機游戲一樣,飯菜從空而降到眼前,客人只需張開雙手取走就行。
除了烹飪正餐的智能“大廚”,智慧餐廳里還有一臺炫酷的智能調酒機。它借助靈巧的“手臂”取杯、冰杯、置杯,并像調酒師一樣完成復雜的調配、搖酒等動作,可制作多款色彩繽紛、口味獨特的雞尾酒,將為忙碌之余的媒體記者,提供輕松的快樂時光。
此外,霧化消毒機器人、紫外線消毒機器人、“小白”巡檢機器人即將上崗,環境消殺、防控巡檢、人員消毒僅靠這些智能設備即可完成。
圓圓的底盤上有個胖乎乎的“小肚子”,長長的脖子上頂著一個“小風扇”,在以每秒1米的速度快速移動的同時,向外噴灑霧狀消毒液進行消殺作業,這個有趣的小家伙就是助力冬奧疫情防控的霧化消毒機器人。
這臺霧化消毒機器人就能消殺36平方米,一次可高水平消殺超1000平方米以上,續航4到5小時。據技術人員介紹,霧化消毒機器人一次能裝下16升消毒液,通過頭頂上的四向噴頭噴灑藥劑,僅用一個手機APP就可以操作機器人。“這個小家伙底盤上還裝有視覺傳感器和激光雷達,相當于兩只小眼睛。通過使用激光雷達掃描前方路況,視覺傳感器在比較復雜的環境里識別路況,輕松避開障礙物并執行消毒任務。”
回到酒店,一進大堂就會遇見正用拖把打掃地面的清潔機器人,它們一邊清掃一邊避開行人。如果惡作劇,不避開它的話,機器人也不會與你“硬碰硬”,迅速就能調整方向繼續前進。
巡檢機器人“小白”的頭頂配有無接觸式手部消毒設備。當它巡邏時,可以隨時隨地停下來,為人們提供手部消毒。在它停留的30秒時間內,如果需要進行手部消毒,使用者只需把手放在它頭頂消毒設備的紅外感應部位,就能獲得免洗手凝膠。此外“小白”巡檢機器人還會根據場館需求提前錄入溫馨的提示語,比如:比賽倒計時還剩×分鐘。提醒觀賽人員不要錯過精彩的賽事。
智能垃圾桶“能裝能跑還能充”
“請問一下,我在哪里能扔垃圾?”或許這是部分媒體記者在走進偌大的主媒體中心后,向身旁志愿者問的..個問題。的確,和以往垃圾桶設立相對較為明顯不同的是,這次在主媒體中心的垃圾桶看起來有些“低調”,灰色的桶身讓人乍一看更覺得它們像是空氣凈化器,而經指點后走近一看,才發現這些垃圾桶真的充滿了科技感。
這些智能垃圾桶分布在主媒體中心的大廳一層,數量多達幾十個。它們也分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垃圾桶兩種。當有人靠近并舉起手中的垃圾時,機器會自動打開頂蓋以方便大家投擲,而一旦垃圾桶內已滿,它們就會按照路線回到指定區域進行傾倒,之后再重返“工作崗位”。此外,如果沒電了,它們也一樣會自行到預設的點位進行“補充”。
這種智能垃圾桶,既保證了相關區域的美觀整潔,也提升了清潔環境的效率,可謂一舉兩得。
冬奧會用上智能床
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冬奧會專門為選手安裝的“黑科技床”不僅非常舒適,而且可以進行智能化控制,一位美國的雪橇運動員薩默·布里徹特地在社交平臺分享了她的體驗感受。在視頻中她全程對這個床贊嘆不已,稱讓自己難以置信,簡直太棒了。
隨著這這個視頻在社交平臺上走紅,美媒《紐約郵報》也報道了這個“黑科技床”。據悉,這個“智能床”功能非常強大,可以全面照顧到運動員的脊柱,只需要通過遙控設置到適合的睡覺角度,床墊中的記憶棉和智能傳感器就能為運動員們提供按摩等服務。不僅如此,如果睡姿不舒服,運動員打呼嚕,智能床還能幫助調整頭部高度進行緩解。
智能睡眠艙里的“小世界”
北京冬奧會期間,為了方便工作有時差的媒體記者休息,主媒體中心地下二層配備了20個高科技的休息艙。睡眠休息艙內安裝有床、辦公桌等用品,滿足記者休息、辦公等多種需求。
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里,媒體記者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艙內配備齊全的設施,則會讓前來休息的人完全不用擔心防疫安全或給設備充電等各種問題。
先掃碼,再選擇時長,等“艙門”打開之后,一個有獨立床鋪和桌板的私人空間就展現在眼前了。體驗過的人都反饋,睡眠艙的床材質柔軟,有助于放松身體,而它本身還具備震動按摩的功能,能夠讓人得到很好的休息和調整。考慮到很多人來到這里會選擇小睡一會兒,屋內的燈光也可以進行調整,燈光由明到暗的變化也有助于大家盡快入眠。為了不耽誤工作,體驗者還可以設置鬧鐘,在時間到了之后,平鋪的床鋪會緩緩升起,起到一個“叫醒”服務的作用。
此外,為了保證防疫安全,睡眠休息艙內還安裝了空氣凈化器,并在上方進行了鏤空設計,以保證空氣流通。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20個睡眠休息艙是完全免費提供給媒體使用的,這些休息艙在無人使用的情況下會很快進入休眠狀態,基本上一個月只會消耗一度電左右。這也體現了本屆冬奧會科技辦奧和節能環保的理念。(來源:今日頭條)